首页 资讯 > 正文

把城中小学建成铸魂育人的“和实学堂” 世界即时看

2023-03-16 03:25:56 东方资讯

南通市城中小学校长 沈蓉

学校文化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力量。带领全校师生做好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通过学校文化培育人、发展人,这是校长无可旁贷的职责所在。我所在的南通市城中小学由张謇先生于1907年亲自创办,学校坐落城中,临水而立,古树相伴,文化底蕴深厚。追寻百年文化精髓,基于“和实”校训,我们致力把城中小学建成铸魂育人的“和实学堂”。


【资料图】

“和实学堂”文化释义

“和实学堂”兼具“和实”与“学堂”两种文化因子。“和实”两字高度凝练地概括出我校“和而不同、真实扎实”的精神内核与文化追求。“学堂”是一个空间概念。我们将学生学习主要发生的三大场域喻为“学堂”,这三大场域指:课堂、校园、社区。“课堂”即学堂,突出了“以教为主的课堂”向“以学为主的课堂”的“转身”;“校园”即学堂,突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尊崇、对百年创校初心的坚守;“社区”即学堂,突出了现代智能社会背景下的学校与社区携手共建,进而形成“学校在社区中,社区在学校中”的教育新样态。

“和实学堂”不仅仅是传统与现代气息兼备、诗性与理性精神共存、独立与共融功能交辉的文化大空间;更是以课堂为聚焦点、校园(师生共同栖居的文化家园)为着力点、社区为拓展点,有利于消解各类文化区隔现象,实现各类学习场域的共生与重构,积极为铸魂育人助力的文化新空间。

建构“和实学堂”行为文化

“学的课堂”是“和实学堂”的课堂文化核心。我们提出“和易以思,充实为美”的教学主张。就教而言,我们更重“和”字;就学而言,我们更重“实”字。“实学课堂”的建构和建设,遵循“5XU(虚、徐、许、序、续)”原则,由“虚”出发,向“实”而行:

虚,要求教师要有“空杯心态”,谦虚“让学”,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认知空白区,坚持“三个不教”:学生已经学会的不教,自学也能学会的不教,教了还不会的不教。

许,要求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期许”和“达标意识”,倡导“以终为始”,进行“逆向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学生预学先于教师教学,“为真学而教”,让学生立在课堂中央;更多地进行“赏识教育”,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有内涵、有启发的赞许。

徐,要求教师把握好教学节奏,气定神闲地以思维活动为核心,“静待花开”,让深度思维真正发生。我们对课堂进行了硬性规定,提出了“要有静思默想的时空”之要求。每一次提问,给全班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少于5秒钟;每一次习题的出示,给全班学生读题、思考的时间不少于1分钟;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给全班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不少于2分钟。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有发表意见的可能,从而催生高质量思维的发生与运行,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学习力。

序,要求教师有序呈现学习内容。我们根据学生及学科特点,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推行“三单”模式,即课前“预学单”,引导自主先学;课中“导学单”,倡导小先生领学、小伙伴合作学;课后“延学单”,鼓励拓展学。从预学到延学,借助“三单”,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合作学”“探究学”,将表层、深层、迁移阶段思维过程可视化,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可见的学习者”。

续,这和前面的四个字不处于同一逻辑层面,而是它们的共同指向,是“和实学堂”追求的目标——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性。我们希望学生在知、能等方面有所获得的基础上,还能生成“获得感”,并以这样的“获得感”维持或强化学生学习的“后劲”。

建构“和实学堂”场域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我们从“制度支持”“环境支持”“队伍支持”三个维度,推动“和实学堂”场域文化支持体系的建构。

一是制度支持。为使“和实学堂”的价值观适度固定下来,采用制度的形式,对师生教与学的行为进行规约,使之成为师生日常行为中自觉遵守的规范。

二是环境支持。为帮助学生建立与学校的血脉联系,我们赋予校园每一物、每一景以“和实”的意义与意象。通过丰富立体的校园环境,让“和实学堂”精神文化以物态的形式嵌入师生的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根植于心。

三是队伍支持。“和实学堂”的文化构建离不开全体教师的躬行践履。我们鼓励教师追求卓越,更强调个性发展,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因此,我们将“和”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义,倡导“抱团取暖”,追求“动车效应”,摸索出“以和致实,和实共济”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我们以文理两大学科分类,分别成立“翰墨林研修共同体”和“希格马研修共同体”,不断造就和优化学校“文化气候”。

“和实学堂”文化建构,旨在为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可持续发展积极赋能,更在于为学生可持续的未来担责尽力。我和我们的团队,将以“和实”为信条,笃信躬行,把城中小学建成铸魂育人的“和实学堂”。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