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独家 > 正文

原始创新路上需要“追光者”

2023-09-01 06:53:01 中国科普网

科普时报记者 陈杰

面对滚滚而来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对原始创新的呼声已响彻云天。探究网构软件系统,开辟免疫研究方向,自主研制探测芯片,催化重要有机分子,寻找优越铁电材料,筑造现代操作系统……8月25日,中国科学院格致论道讲坛携手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的专场演讲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微、南京大学教授史壮志、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飞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陈海波等六位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得者,通过分享科学探索的经历,展现了原始创新的重要意义。

梅宏·面向互联网计算的软件新范型


(相关资料图)

无处不在的软件,已经走出了网络世界的范畴,深入渗透进物理领域,逐渐成为信息技术区间的“基础设施”。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和他的团队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深耕,提出了面向互联网计算的软件新范型:网构软件。在演讲中,梅宏院士分享了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解释了什么是网构软件,同时以国家大数据战略为角度,展示了网构软件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邵峰·细胞焦亡、炎症和肿瘤免疫

病原与人体免疫系统之间的斗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持久的“战争”,这场战争每天都在我们的身体内部进行着,进行的数量也是非常惊人。在这场“持久战”中,科学家们不断创新,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此过程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瞄准了一个与传统免疫研究完全不同的目标,聚焦于机体炎症发炎的一种新机制——细胞焦亡,建立了免疫学新的科学原理,为研发出属于中国的原创性药物打下了理论基础。在演讲中,邵峰院士为我们解读免疫研究全新的思想与观点,开辟了免疫研究的新方向。

魏微·打造X射线科学相机

大科学装置代表了国家战略需求方向,然而在光源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中,一些被垄断的关键部件却成为限制发展的瓶颈问题,X射线像素探测器就是典型代表。为了突破困境,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魏微研究员率先开展革新性研究,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的国产化。在演讲中,魏微研究员为我们回顾了X射线探测及成像技术发展的历史,讲述了研发X射线像素探测器的初心和历程,强调了科学仪器对于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陈海波·构建万物智联时代的操作系统

随着技术浪潮的变革,人类正处于拥有百亿连接、百亿终端的万物智联时代,富媒体设备逐渐从交互式体验走向场景化体验,操作系统作为软硬件系统的中枢,其价值与成功要素不断演进。长期以来,陈海波教授专注操作系统的科研,提出了原创操作系统的关键方法,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原创操作系统。在演讲中,陈海波教授回顾了自己研发开源操作系统的科研经历,解释了在万物智联时代,操作系统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同时倡导更多的技术人才加入开源操作系统的开发研究中。

李飞·一“压”就来电的智能材料

从医院常用仪器B型超声诊断仪,再到水声探测、精密驱动、光电技术等多个领域,都出现了铁电材料的身影。这些高精尖的电子器件,对优越性能的铁电材料有着较大需求。但在基础科学研究中,高性能铁电材料的起源问题一直没能解决,导致压电性能无法进一步提升。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李飞教授,着力于研究弛豫铁电单晶高压电效应的产生机理,以及优越铁电材料的研发工作。在演讲中,他分享了研究铁电材料的科研经历,更是强调了想要做出原创科研成果,一定要选择坚持的科学精神。

史壮志·有“硼”自远方来

自有机化学领域创立以来,碳氢官能团的精准切断、硼化,从而得到高值的有机硼产物一直是该领域的难题。来自南京大学的史壮志教授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带领团队发现了一类非金属导向碳氢官能团化反应,打破了传统路线对贵金属催化剂的依赖。在演讲中,史壮志教授为我们解读了新型有机硼的合成方法,分享了研究过程中的有趣故事,与我们一同展望了新型合成方法的发展和未来。

“格致论道”是中国科学院全力推出的科学文化讲坛,此次联手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举办此专场活动,让六位科学家通过演讲的方式,讲述他们作为原始创新之路上的“追光者”,对于科技原始创新的洞见,展现科学家们不畏艰难、不懈探索的创新精神,凸显自主研发对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升公众对科技原始创新研发的支持,同时激发青少年群体参与科学创新的兴趣,为培养下一代创新人才埋下火种,为实现“科技强国”贡献力量。(主办方供图)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