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独家 > 正文

遵义有位“古树名医”:为古树名木“把脉问诊”

2023-08-01 22:18:24 天眼新闻

绥阳县有一棵老红豆杉,风吹雨淋,垂垂老矣,树干上满是被虫子蛀出的小洞,一树的枝叶全部干枯。

张本光应邀去为这棵有1800年历史的红豆杉“看病”。绕着大树转了几圈,上上下下瞧了几遍,凑上去闻了闻,又对身边人问了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它是‘吃’不进去饭了呀!”张本光大笔一挥,开出了方子——杀菌!除虫!恢复叶片的光合作用!

一段时间后,经过治疗的红豆杉果真重新伸展枝条,长出新叶,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今年69岁的张本光,曾是遵义市林业局的高级工程师,2015年退休后仍坚持为古树名木看病。30多年来,他救治过的古树名木超过100棵,包括世界级珍稀植物道真银杉、遵义会议会址老槐树、播州区千年红豆杉等古大珍稀名木,被人们尊称为“古树名医”。

他用医人的技术去医树,在他眼里,每一棵古树都是一条生命。

“中西结合”的古树名医

开始为古树名木看病还得从20世纪90年代说起。

“在工作中遇到古树名木生病、要死了的问题,县里、镇里解决不了就来找我,我发现这个问题特别严重,从此就走上了救治古树名木这条路。”张本光说。

这是一项在当时还比较“新”的业务,给古树看病,光是病害就有100多种,虫害有1000多种,每一种都要对症下药。从空白开始摸索,长久以来,张本光创造出一套独特的综合救治法。

张本光。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我给树看病,也是如此。”张本光说,望,就是观察整个树冠;闻,闻它有没有臭味;问,问当地群众,什么时候发现树有问题的?以前是什么状况?现在是什么状况?切,就是对树干、树根、树皮、树叶、树枝进行观察。

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结合西医那一套对树进行杀菌消毒基础修补处理。

“我是用医人的技术来医树,一棵树分为树冠、树干、地下三个部分,先全身杀菌消毒,再根据情况进行肿瘤切除、修补、去腐等‘手术’,救治一棵古树要十多道工序。”对于医治古树名木,张本光见解独到。

余庆县,张本光救治的一棵600多年的云贵鹅耳枥,是国家一级保护古树。

云贵鹅耳枥救治前,因病虫害、风霜雨雪侵害高度腐烂,濒临倒伏死亡。

树居然也会长肿瘤?记者好奇。

“就像人一样。”张本光说,经过长期的研究,他还把肿瘤分成良性和恶性。“良性肿瘤是细胞分泌长大,不影响生长,恶性肿瘤是细菌感染形成,并且还会持续发展,影响树的生命,需要尽快切除。”

不仅是肿瘤,树还会得“妇科病”“儿科病”“老年病”,张本光打趣自己就像是古树名木的“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和“护士”。

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张本光医树,除了医好病,更要综合保护它的价值、内涵和远景。

救治中国杉王后,有人为张本光画了一幅画。

2008年,位于习水县的“中国杉王”生命垂危。这棵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大杉树,树高44.8米,8个成年人合抱才能将其围住。800多年风雨侵袭,中国杉王患上杉木叶枯病和黄化病,一场雷击让它顶梢5米多树干枯死,到2008年,腐朽和空洞情况向下蔓延,再不救治恐怕活不了多久。

部分专家提出锯掉枯死的部分,“不行,那样中国杉王的王者风范就不在了!”张本光力排众议,运用防腐技术,同时开展复壮工程,保住了中国杉王44.8米的高度。10多年过去了,中国杉王屹立如旧,越长越盛。

从生态保护到生态文明

遵义会址前的那棵老槐树,是遵义会址里“唯一活着的文物”,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转折,“V”字身形,又被人们称为“胜利树”。因病虫害、细菌感染等问题,张本光曾经5次救治这棵“胜利树”,5次都让垂危的老树枯木逢春。

“一座城市,没有几棵古树,底蕴都显得单薄了些。”张本光说,古树名木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研究价值、人文价值、旅游价值,是承载文明记忆的“活化石”,保护它们就是保护历史,就是保护文明,就是传承文化。

遵义会址前的“胜利树”。罗星汉 摄

2017 年,贵州省林业局组织全省林业部门开展古树名木大树资源普查工作,目前,贵州省古树名木有 12.8 万株,其中名木有34株,3000 岁以上的古树名木有6株。2018年起,贵州省财政每年投入专项保护资金,对全省12.8万株古树名木开展保护工作。

“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其实体现了从生态保护到生态文明的提升。”张本光说:“就像解决了温饱问题,才谈文化享受。”

张本光回忆起他刚开始给古树看病的那会儿,“最主要工作其实还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虽然有的地区开始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重视程度仍然不及现在。

“遵义市共有古树名木15763棵,7成以上都需要救治,存在病害、虫害、雷击、人为伤害、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

30多年后,张本光却成了给古树名木看病的“专科医生”。“经常有人请我去给古树看病,退休后甚至比以前还忙,遵义几乎跑遍了,不仅省内,甚至连省外都找到我。”

2020年2月1日,贵州正式施行《贵州省古树名木大树保护条例》,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法治轨道,明确法律责任、细化保护标准,严厉打击破坏古树名木大树的行为。

张本光觉得,无论是地方政府对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视程度还是立法进步,都是生态文明深入人心的最好证明。

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张本光治好的那棵中国杉王,如今成为习水县的一棵“摇钱树”。

2008年,杉王景区建立,对景区主体进行保护性小范围开发建设,2018年进行改扩建。形成以“中国杉王”为魂,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无数游客来到这里一睹中国杉王风采。

“有些人跟我说,治好一棵古树要花好几万甚至十几万,没有钱怎么办?”张本光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普遍认识的当下,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古树名木保护的良性互动成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国杉王就是一个最好的案例。”

中国杉王。周东亚 摄

依托“中国杉王”和“箐山森林公园”两个3A级景区,当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民宿,在太平村、天鹅池村和羊九村打造民宿示范村,老百姓们不出家门就吃上了旅游饭。

习水县也多次对“杉王”周边环境进行整改和保护,为其生长留出更好的空间。

对古树名木大树的保护,不仅带来了综合效益,提升了民众生活质量,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反过来也更好地促进了中国杉王的保护。

全省各地都有类似探索,如盘州、长顺的银杏,榕江、从江的榕树,江口的紫薇,岑巩的红豆杉王等,都成了旅游热点、网红打卡点。 张本光前段时间救治的岑巩红豆杉,如今也挂上了牌子,正在被打造成旅游景点。

“以旅养树、以树促旅不失为一种办法。当再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我就会说起中国杉王的故事。”这个愿意用一生时间去救治古树名木的老人说,我们期待每一棵古树名木都能找到保护与经济发展并存的共生之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岳端

实习生 任廷欢

编辑 刘娟

二审 李劼

三审 庞博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